“入校期间感动我的事”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展示(三)

文章来源:学生处时间:2022-11-09浏览:20

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重要体现,也是大学生必备的品格。在2022级新生入校期间,师生身边涌现了大量感动的人和事,同学们用自己或细腻、或婉约、或奔放的笔触,记录了入校期间那些让他们感动的瞬间。有的感谢学校师生为自己提供生活学习便利条件,有的感谢辅导员老师的耐心和关爱,有的感谢医务人员的守护,有的感谢父母“爱的唠叨”,有的感谢志愿者贴心的帮助和事无巨细的服务。

跟着小编先来看看第三期吧。

  

情动于心 力在身行

康复医学院  22级康复本科三班 冯霭莹

抬头仰望那一颗颗闪烁的星辰,鸟儿伴随着虫儿鸣叫的声音,展开无限的遐想,因为那每一颗的背后都或许有一个美丽的传说,还有那一轮皎洁的明月,也承载着人们无尽的感动与愿望。

起初,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,直到这一场灾难与每个人息息相关。起初只是一座城,几个数字,一条条不可捉摸的信息;而后,疫情离我们越来越近,当一切堆积、迫近、势不可挡,我们每个人都已经身在其中。而今,摆脱了当时的手足无措,反击的战役已经打响三年,口罩、核酸、健康码、行程码已经成为人们的出行必备。荧幕上,生活里,一个个身影汇成了黯淡疫情中难得的温暖,触动着人们的心弦。

延长了一个多月的暑假,终于迎来了开学。第一次,跨越一千多公里,坐火车十五个小时,独自一人去到陌生的城市。这让我不免有些害怕,一个女孩子,要怎样才能顺利地把那么多的行李拿到宿舍,要怎样才能保证好自己的安全……

躺在火车上开始失眠时,有学姐开始联系我了。“妹妹,你明天几点到呀,我们去接你。”“妹妹,你把快递的取件码发给我,我们帮你运回宿舍。”“妹妹,在火车上也要好好休息好好吃饭哦,明天会有学校的车来火车站接你的!”学姐们的热情和温柔,一下子平复了我内心的焦虑。我不停地感谢她们,解释说我的火车到的很早,学姐们睡醒了再来,不用特意为了我早起。我想,有她们在,有学校的老师和工作人员在,一切都会顺利的吧!于是我放下一天的疲惫准备休息,开始期待明天的美好。

第二天一大早,按规定下火车做完核酸,就见到了举着学校牌子的志愿者学姐们忙活着搭棚子,登记坐车人数,给我们的行李消毒,他们天还没亮便起来忙活了。辅导员老师每天关注各地疫情动态,及时公布风险地区,安排志愿者接待新生,同样也忙得焦头烂额。所有人都在为了疫情防控而努力,他们希望如约而至的不止是开学,还有疫情之下平平安安的我们。

接我们的车终于来了,上车时司机叔叔看我拎不动两个很沉的箱子,推开驾驶门帮我拿。从火车站开往学校的路上,车和人都很少很安静,还没恢复到疫情前的样子。到这我才明白,曾经我嫌弃的喧嚣繁忙的高架,水泄不通的马路,原来是国泰民安的象征。

不一会儿,车开到了学校,见到红色的济医大字,见到身着防护服的哥哥姐姐们,不由地肃然起敬。我想,报考医学院的每一位同伴,心中都有些情怀,有对生命的敬畏,祖国的热爱,人类命运的关切。穿着红色志愿服的学长学姐们已经早早等候在了校门外,热情地过来帮我拿行李,教我入校的程序。他们帮我把行李拿到了学院的报到登记处,告诉我不用担心行李会丢。在校外登记时看到了宿舍一对一来接我的姐姐们,她们热情地向我招手还让我不要着急。从下车到回宿舍,全程我的身上只有一个书包,沉重的两个行李箱都被学姐们推着,我感到特别不好意思。她们真的特别热情温柔,把我当成亲妹妹一样对待,没有半点敷衍。她们热心地给我带路,向我介绍经过的每个地方,还让舍友去帮我拿一个月前寄来的行李和被褥,行李很沉,但都很快被送到了宿舍。姐姐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,给我去超市买了需要的日用品,为我打好热水送来可口的饭菜。

到校第二天早上,他们要接待本省的新生开学。这是一轮更大的工程,负责的学姐更是忙得不可开交,送完一趟又一趟,拎着大件的行李上三楼下三楼,累得喘不上气来却还是把宿舍一切安排妥当,自己却没顾上吃上一口早饭。接下来的每一天学姐都依然用心为我们服务,按时为我们送来学校提供的免费营养隔离餐。一想到后厨们要做这么多人的饭菜;志愿者们要提前打包好所有返校新生的隔离餐;辅导员老师忙碌中要安抚同学们隔离期间的不安情绪;学长学姐们每天要穿上又闷又热的防护服为同学们做核检。“别怕,我们都会帮你”“有什么需要尽管说,不要觉得不好意思”……他们事无巨细的服务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,无数的感动和感激涌上心头,好像说一万次谢谢也无法回报。

解除隔离后的日子,我看到了更多岗位的坚守——食堂门口的哥哥监督大家扫场所码、佩戴口罩;快递驿站的哥哥姐姐测体温以及维护秩序;七点起来做核酸看到的是更早的哥哥姐姐们早已经开始了值班站岗……学校各个地方温暖人心的标语,表白墙上表白志愿者们的顶级服务,每日广播里抚慰人心的话语,每一个同学自觉配合防疫工作……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为打赢这一场疫情持久战而努力着。那一些温暖与感动便在心底一点点长大。

历史,于旁观者而言是一段故事,对于亲历者确是切身的悲痛欢欣。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“治”是偶然,“乱”才是常态。哪有什么岁月静好,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。前有英雄战士替我们打江山,谋和平,今有抗疫英雄替我们奔一线、谋健康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,我赶上了,就不抱怨,好好防疫做好自己该做的,做些能为他人做的。面对天灾,对于大自然里渺小的我们来说或许力量不够,但面对困难的态度和行动是我们能够左右的。

那些电视里微博上看似遥远的忧虑、离别、悲恸如今随时会发生在你我身边,但那些暖流与力量,也离我们不远,当回首时,不可忘却那抱薪送炭的点滴感动。既然享受了这些数不清的温暖与感动,也应当有一份将爱传递下去的决心吧。情动于心,力在身行。我想,进入了医学院的大门,享受了老师们的良苦用心和学长学姐们的志愿服务,也应当怀揣着一颗舍己为人的心,一份不求回报的善良,有机会时一定第一个冲向前沿,将这一份感动传递下去,将这一份感恩表达在行动中。

“敬佑生命,救死扶伤,甘于奉献,大爱无疆。”志愿服务大有可为,也大有作为。

我要主动去找,找温暖,找浪漫,去行动,去爱。

  

须臾之暖 隐匿心房

医药工程学院  22级生物制药本一班 张敏  

是风吹走了夏天,

金秋才得以出现;

是光带来了深情,

凉意才黯然退场;

是你们襄助我们的入场……

  

用悉心与细心,

让过程变得有条不紊。

用热情和温情,

让气氛变得风和日暄。

  

赤色的袖标无疑是最亮眼的标识。

门口的接待,

像是朝我们张开的臂膀。

入校的带领,

像是引我们飞行的风向。

  

冥冥之中注定的盛宴,

在踏入校门的那一刻开始。

初次见面和默默帮助,

都如丽日晴天,

显得格外地温暖。

  

还没看见夜晚月光的柔和,

就被彩云般的温情打动。

莫怪我自以为是的感动,

要怪就怪这光亮照我心里暖洋洋。

无需权衡,无需丈量。

须臾之暖,我早已隐匿心房。

  

22度的热烈

康复医学院  22级康复本科三班 张一诺

见字如面。

我来自山东东营,距离济医423公里的地方。

15号报到,爸妈打消了我自己报到的念头,要开车送我。早上八点半,我们由沿海小城一路向南。平原到山丘的变化让我感到有些神奇,在路上,眼看着能望到头的地方越来越少,层层叠叠的山包越来越多。外边的世界总是新鲜,山坡上稀疏的植被,零星几个停住不动的风车,都能让我们讨论半天。这种兴奋也挺好,至少它掩住了不断变远的距离,盖住了即将离别的悲伤,也把我和爸妈在一起的时光不断拉长、拉长、再拉长。

车总会到站,我想,人也总会进入下一个阶段的,就像早晚会开学一样,我也早晚会离开父母,独自踏入大学的校门。

而现实却没有我想象中的悲伤。

一下车,爸妈就忙着帮我卸行李,准备送我到门口。没等走两步路,就有三个学长围上来要帮我提行李,确实是非常热情,我爸妈可能也没想到,就谢着他们把行李给了。

就这样,本来可能依依不舍的分别变成了几句话,我便随穿着红衣的学长走了。到校门口,根据引导,我进行入学报道,通道里还有四个志愿者,都很有耐心,给我找椅子放书包,等着我一点点找完材料,仔细确认过便让我进去了。

其实,在开学之前,一对一帮忙的学姐早给我发消息,问我什么时候到,跟我讲到门口就马上给她打电话,她会去接我。进了校门,果然看到了两位学姐,她们又从之前的学长那里拿过行李箱,还顺手接过我手里的包,带着我去做核酸、签到,最后到宿舍。一路上,从下车开始到宿舍门口,我竟然自己都没有碰过我的行李箱。

这是我报到的过程,我想,每个人对自己上大学报到的经历大都是印象深刻的,因为我们开始学会分离,学着独立。同样的,家人也开始学会放手,让自己爱护着的孩子在他们看不到的地方慢慢成长。

而济医的志愿者们,则变成了这次迎新的中和剂,冲淡了学子离开家人的离愁,也淡化了亲友对孩子的担忧。

你问为什么?如果你是新生,当你看到一群亲切热情的学长学姐同你一道,又怎么不会生出一种“此心安处是吾乡”的归属感呢;如果你是父母,当你看到一群志愿者把自己孩子照顾得周全妥当,又怎么不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踏实感呢。 所以,迎新也应该是双向的,迎着新来的学生,送着不舍的亲人。

和两位学姐一起走到宿舍的时候,太阳很大,东营前些日子已经到了深秋,冷风阵阵;而济宁却意外地暖和,查了下天气,手机显示22℃。我又抬头看前面学姐的背影,阳光灿烂,在她们身上滚了层金边。后来听说学长学姐们迎新搬了至少十几个箱子,我才意识到那层金边,是她们内心深处的光和热。

22度的天气啊,热烈得不像话,有阳光,还有那些学长学姐们。

感谢难言,唯有意义永存。他们的热烈,融了许多家庭牵挂的思念,安抚了每个离家孩子不安的心。

谨以此篇,致那些真诚热烈的志愿者们。

  

从容

医学信息工程学院  22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一班 邢智禹

“差不多了,附近这么多车,咱就停在这吧。”忐忑而又憧憬的我,摇下车窗,感受着来自日照与淄博交织的新鲜感 。妈妈眼皮忽然一跳,缓缓地睁开了眼。今天虽说是我开学的日子,我知道她肯定是一宿没睡好。“再往前送送,送到门口”眼睛还没睁开的功夫,话已说完了。

车慢悠悠往前走,一个个蓝口罩红马甲杵着大红牌站在那儿,心情也顿感些紧张起来。一下车竟是“十面埋伏”,遭几个志愿者“追问”一时竟有些语塞。沉住气自报完家门后,开始被裹挟进校园,恍惚之间才觉得少了些什么。我妈!我扭头看她,她却又不自然的斜瞟一眼别处。我才淡然道“我走了,你快回去吧!”没有啥多余的,就冲我摆了摆手,跟以往一样。她不想让我遇事慌得手足无措,做事从容一点,我知道的。

继续往前走,一排白杆支起的红帐子。来到医学信息工程学院牌前,两声亲切的自我介绍,我知道这是遇到“熟人了”,虽没见过面,可在线上却早已打成一片。一时间,刚刚那份对陌生环境的青涩少了些许,现在想想“信本一家亲”这个群名起的确实有那么点意思。 登记完后,按手指方向,七号楼。脚步轻携,因为身后两人在替我负重前行着,到了楼下。不好意思的低着头说“哥,给我吧”纵身提着箱子就往楼上跑。爬着爬着,觉得自己终究还是草率了些,现在只好硬着头皮上。

门没锁,这是有人已经到了。在门口深喘口气,硬着头皮进。强装着表演着在脑子里模拟过无数次见面时的举止,在此刻已经荡然无存,铿锵但又颤颤的打了声招呼,便又去收拾自己留下的那堆烂摊子。左手顺着口罩与鼻翼的上端提到发际线再往两侧一擦,满手都是汗液。“哒哒”被我“丢下的”行李跟着那两位志愿者一块上来了,心力交瘁的时候,那一丝一分的举动总能带给我发自内心的触动。

从中午的热情,到傍晚的清净、这么的突如其来,这么的意料之外、舍友侃侃而谈,家人百里之外、食堂与夕阳正在嬉戏,看着家人发来的消息:我们到家了,放心。

肩负着家人的惦记,怀着衷心的感激,一路走来还好有你、有你们,才让我更加坚定!

【统稿:王文铖】